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章





  “父亲万万不可。”浔阳顾不得其他,冲入屋内。皓白雪絮相随入内,裙裾翩然似初落凡尘,看得彭四郎挪不开眼。

  浔阳施然朝彭四郎一礼:“彭公子,我有要事与父亲商议,可否……”

  彭四郎看向慎王,慎王心知自己的女儿不是个没分寸的人,便点了头让管家康叔送客,又遣退了左右侍从独留浔阳一人。

  “父亲,代州万万去不得。”浔阳急迫道。

  “为何?”慎王微诧,浔阳从不过问政事,怎的今个会有此一语。

  浔阳知道自己的父亲最厌怪力乱神之说,若然以实相告定然事与愿违,为了劝住父亲不得不撒谎了:“女儿在回京的路上遇上了几个避难的灾民,从他们口中得知天理教在代州十分活跃,只怕已有不少人受其蛊惑,意图对朝廷不利。依女儿愚见,代州之行怕有些凶险。”

  “肖小之徒能掀起什么波浪。”慎王是个曾领率铁骑开疆拓土的人物,于他而言天理教那等靠妖言惑众生事的鼠辈实在不值一提。

  浔阳却是更着急了,正是父亲这目下无尘的脾气才给了那些暴徒可乘之机。

  “父亲,代州百姓如今食不果腹,衣不蔽体,朝廷赈灾又诸多关节,未必人人肯等,若然天理教在此时给出一点甜头,难保灾民不会动心。到父亲赈灾时灾民成了暴民,动武则失民心,不动又失帝心,未免险此两难之境,还请父亲三思后行。”

  慎王闻言险入思忖,浔阳所言不无道理,但凡事有危才有机,既然料着天理教会参与,何不借此良机剿灭邪教,立一大功。

  “此事为父知道了。”

  “父亲已有良策?”

  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天理教可以蛊惑人心,我们也可以拔乱反正,让灾民为我所用。”慎王背着手,道,“这个赈灾主事非争不可。”

  想想父亲的手腕应付此事大概不难,至少情况不会比上辈子糟,那么唐近的事又当如何?

  慎王瞧着女儿仍舒展不开的眉心,知她心中尚有所虑,问道:“信不过父亲?”

  浔阳摇头,寻思着该从何问起:“父亲的韬略女儿怎会信不过,只是,另有一事想问父亲。”浔阳抬眸望着不惑之年的父亲,比之夺嫡失败后的郁郁不得志,眼前的父亲意气风发分外魁伟。此刻她心中忽萌生了一个念头,既然上天让她重活一次,那她又怎可让疼她爱她的父亲再败一次?为了父亲的大业,牺牲一个唐近又算得了什么?

  “不知母亲可曾将在宁松寺发生的事情告诉父亲?”

  慎王微一犹豫,他原想和郑氏一起将此事永远埋藏,更以为浔阳也不会愿意提及,却没想到她会来问自己。他了解自己的女儿,凡是不愿面对的事情她会绝口不提只求渐渐忘记,既然如今肯问出口,大抵此事于她并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大伤害。慎王道:“你母亲确实提过,她也是紧张你,莫要怨她。”

  “女儿自然不会埋怨母亲,只是想问父亲会如何对待那个僧人。”

  “他救了你的性命却也污了你的清白,若是个清白人家的儿郎还可考虑招为快婿,偏他又是个僧人,为了你,为了整个王府,他不能留。”慎王一直视浔阳为掌上明珠,明珠蒙尘岂可坐视不理。

  不知前世父亲是否也是这般打算,也不知是否因此才将唐近推向了慷王,为免今世的轨迹再与前世重合,唐近暂且杀不得。

  “父亲的人可已动了手?”

  “今晨派出,大抵仍在途中。”

  “求父亲立刻召回。”浔阳道,“那人杀不得。”

  慎王惑然,他的女儿不是小门小户里无胆无识的愚妇,绝不会有轻重不分的恻隐心肠。

  “此事如今没露出半点风声,可见唐……他不是个多嘴的人,但若父亲动了手,就算不着痕迹,无端端死了人难免惹人疑窦,顺藤摸瓜反而容易牵扯出来。”

  慎王略一思量:“可留着他怕会是个祸根。”

  “那便把他留在我们眼皮底下。”浔阳道,“他若胆敢有半点对慎王府不利的心思,女儿第一个斩草除根。”

  慎王颔首,心想浔阳如今虑事越发周全,看来这趟江南之行没有白走。慎王道:“如此也好,只是杀手去了多时,现下未必拦得住了。”

  第3章 暗杀

  森严肃穆的古寺里钟声悠悠,经声靡靡,唐近背着单薄的行囊在白雪铺就的山道上愈行愈远,灰色的身影几乎与雪景融为一体。

  簌簌的雪落声里隐约夹杂着低沉的哀嚎,唐近寻声而去,只见一穿蓑衣戴斗笠的壮汉陷在捕兽坑里,捂着血淋淋的脚不知所措。

  唐近寻了粗藤将人拉了上来,取了些随身的草药帮他包扎好伤口。

  “多谢师父。”那个虽是杀人不眨眼的剑客,礼数倒也不缺。

  “阿弥陀佛,举手之劳而已。”唐近道,“雪天里山路难行,施主冒雪上山果真虔诚。”

  那人一时不知如何接话,他哪里是来上香礼佛的。

  “未请教师父法号?”

  “贫僧法号清甘。”

  一听清甘二字那人的双眼立时亮了数倍,像是时刻准备捕食的豺狼。

  “你是宁松寺的和尚?”

  “不是。”

  那人这才放下戒备,僧人的法号左不过是那些字眼,偶有相同亦不出奇。此人云淡风轻不似会得罪慎王爷的人,应该不是自己奉命要杀的和尚。

  “在下还有要事要办,先告辞了。”

  “阿弥陀佛,施主好走。”

  唐近背上行囊继续上路,时而救救负伤的鸟兽,时而帮帮担柴的农夫,一路兜兜绕绕,傍晚时分才进了京城。

  京城风气奢侈,虽不利修佛倒是极利化缘,小半个时辰便得了大半月的盘缠,还有一户高门许他借宿。

  “多谢施主收留。”唐近竖掌鞠躬致谢,他飘泊半生借宿过不少人家,越是富贵的府第越信不过他们这些游僧,真难得这沈宅的主人肯收留他。唐近道,“未知贵府主人名讳,贫僧想为沈施主颂经祈福,以表谢意。”

  领着唐近入府的李老三是个粗人少与人客套,对着唐近这斯文有礼的和尚有些不知所措,好在张管事及时过来了。